瓶盖小说网为您提供论衡txt下载
瓶盖小说网
瓶盖小说网 综合其它 网游小说 现代文学 玄幻小说 军事小说 言情小说 侦探小说 热门小说 历史小说 同人小说 灵异小说 仙侠小说
小说排行榜 诗歌散文 都市小说 幽默笑话 伦理小说 科幻小说 官场小说 重生小说 武侠小说 穿越小说 经典名著 竞技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豪郛老师 都市滟遇 外科病房 天梦使者 孰女味儿 名门艳旅 丝袜孰母 豪卻家族 伦巴灵魂 更爱美人 仙侠魔踪 豪门怨史
瓶盖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论衡  作者:王充 书号:181  时间:2013/5/25  字数:9236 
上一章   ‮九十四第篇虫商‬    下一章 ( → )
   
  【题解】

  这是一篇商讨虫灾问题的文章,故名之曰“商虫”

  “变复之家”认为虫吃谷物是官吏侵夺人民造成的,身黑头赤的虫象征武官,身赤头黑的虫象征文官,只要君王处罚“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息,不复见矣。”王充批判了这种谬论,他责问道:虫子“或时希出而暂为害,或常有而为灾,等类众多,应何官吏?”反过来,有些豪强虽然不当官,但是“威胜于官,取多于吏”这些人又以什么虫子作象征呢?他指出,虫是自然界的生物,其生死自有本身的规律“生出有,死极有月”“使人君不罪其吏,虫犹自亡”有时虫灾与贪官同时出现,这是“天道自然,吉凶偶会,非常之虫适生,贪吏遭署”不过是巧合而已。“变复之家”硬将不相干的两件事扯在一起,说虫吃谷是“应政事”这是“失道理之实,不达物气之

  【原文】

  49·1变复之家(1),谓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也(2)。贪则侵渔(3),故虫食谷。身黑头赤,则谓武官;头黑身赤,则谓文官。使加罚于虫所象类之吏(4),则虫灭息,不复见矣(5)。夫头赤则谓武吏,头黑则谓文吏所致也,时或头赤身白,头黑身黄,或头身皆黄,或头身皆青,或皆白若鱼之虫(6),应何官吏?时或白布豪民、猾吏被刑乞贷者(7),威胜于官,取多于吏,其虫形象何如状哉?虫之灭也,皆因风雨。案虫灭之时,则吏未必伏罚也。陆田之中时有鼠(8),水田之中时有鱼、虾、蟹之类,皆为谷害。或时希出而暂为害,或常有而为灾,等类众多(9),应何官吏?

  【注释】

  (1)变复之家:参见41·9注(3)。

  (2)部:西汉分全国为十三部,设刺史十三人,分别负责本部所属各郡和王国的监察工作。这里泛指地方。部吏:地方官吏。

  (3)贪则:当作“贪狼”与“侵渔”立文相对。贪而无厌,谓之贪狼。侵渔:敲榨勒索。谓侵夺百姓,若渔者之取鱼。

  (4)象类:类似,象征。

  (5)见(xiàn现):同“现”出现。

  (6)鱼之虫:指鱼、上所生的蛆。

  (7)白布豪民:指没有官职的地方豪强。猾吏:狡猾诈的官吏。被刑:因犯罪而被判刑。乞:请求。贷:宽免。被刑乞贷:汉代官吏因犯法而被判罪,可以请求按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来赎罪。

  (8)陆田:旱田。

  (9)等类:同类。

  【译文】

  专门为消灾而祈祷的人,说虫子吃谷物是地方官吏侵夺人民造成的。贪婪无比敲榨勒索百姓,所以虫子吃谷物。身黑头赤的虫为灾,就称是武官造成的;头黑身赤的虫为灾,就称是文官造成的。假使惩办虫子所象征的官吏,那么虫子就会消失,不再出现。如果头赤的虫为灾就说是武官造成的,头黑的虫为灾就说是文官造成的,有时为灾的虫或头赤身白,或头黑身黄,或头身都黄,或头身都青,或头身都白得像鱼、上生的蛆一样,它们应和哪一类官吏呢?有时,那些没有官职的地方豪强和被判了刑而请求钱赎罪的猾吏,他们的威胜过官吏,榨取的财物比官吏更多,应和这些人的虫子的形象又是什么样子呢?虫子的消失,都是由于风雨的关系。考察虫子消失之时,那些官吏未必就受到惩罚。旱田中经常有田鼠,水田中经常有鱼、虾、蟹之类动物,都造成谷物的灾害。有的虫子有时很少出现,而且为害的时间很短暂,有的经常出现而造成灾害,同类如此之多,它们应和什么样的官吏呢?

  【原文】

  49·2鲁宣公履亩而税(1),应时而有蝝生者(2),或言若蝗。蝗时至,蔽天如雨,集地食物,不择谷草。察其头身,象类何吏(3)?变复之家,谓蝗何应?建武三十一年(4),蝗起太山郡(5),西南过陈留、河南(6),遂入夷狄(7)。所集乡县,以千百数,当时乡县之吏,未皆履亩。蝗食谷草,连老极(8),或蜚徙去(9),或止枯死,当时乡县之吏,未必皆伏罪也。夫虫食谷,自有止期,犹蚕食桑,自有足时也。生出有,死极有月,期尽变化,不常为虫。使人君不罪其吏,虫犹自亡。夫虫,风气所生,苍颉知之(10),故“凡”、“虫”为“风”之字(11)。取气于风,故八而化(12)。生夏之物,或食五谷,或食众草。食五谷,吏受钱谷也,其食他草,受人何物?

  【注释】

  (1)鲁宣公:秋时鲁国君主,公元前608~前591年在位。履亩:用步子丈量土地。履亩而税:按田亩收税。《公羊传》何注:“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

  (2)蝝(yuán园):蝗虫的幼虫。应时而有蝗生者: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一律按占有田地的亩数收税,从而承认了土地私有合法。这种措施,遭到奴隶主的反对,称“初税亩,非礼也”汉代董仲舒、刘向把当时出现的蝗灾说成是上天对这种改革的谴告,称它“先王制,而为贪利,故应是而蝝生,属蠃虫之孽”(参见《汉书·五行志》)。王充是针对这件事提出的问题。

  (3)象类:类似,象征。

  (4)建武:东汉光武帝的年号。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

  (5)蝗起:《后汉书·光武纪》:“建武三十一年,是夏蝗。”太山郡:即泰山郡,在今山东中部偏南。

  (6)陈留:参见19·12注(16)。河南:郡名,在今河南洛至郑州、中牟一带。

  (7)夷狄:这里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8)老极:衰竭至极。

  (9)蜚(fēi飞):通“飞”去:离幵。

  (10)苍颉:参见11·3注(3)。

  (11)“故凡”句:“凡”字和“虫”合在一起,作为“风(風)”字。

  (12)八而化:指虫子经过八天时间就要变化成其他东西。《大戴礼·易本命》:“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化也。”《秋·考异邮》:“二九十八,主风,为虫,八而化。”《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虫八而化。”这些都是不科学的看法。

  【译文】

  鲁宣公时按田亩收税,马上有蝝虫产生,有人说像蝗虫。蝗虫不时飞来,遮天盖像下大雨一样,停落在地上吃东西,不论是谷是草都吃。察看蝗虫的头和身体的颜色,象征哪一种官吏呢?变复之家该说蝗虫应和什么官吏呢?建武三十一年,太山郡发生蝗灾,西南面蔓延到陈留、河南两郡,最终进入西北夷狄地区。蝗虫停落的乡县,要以千百计,当时乡县的官吏,幷没有都按亩收税。蝗虫吃谷草后,一天天衰竭下去,有的飞走离幵了,有的停留下来老死了,当时乡县的官吏,未必都受到了惩罚。蝗虫吃谷物,自然有它停止的时期,好比蚕吃桑叶,自然会有足的时候一样。蝗虫产生出来有一定的时,完全死掉有一定的月份,期限满了就会变化,不会永远是虫子。即使君王不惩罚他下面的官吏,蝗虫仍然会自行消亡。蝗虫是承受风所含的气而产生的,苍颉了解了这一点,所以把“凡”和“虫”字合在一起作为“风”(風)字。蝗虫从风那里取气而生,所以八天就发生变化。生活在夏的虫类,有的吃五谷,有的吃各种草。虫吃五谷,是应和了官吏收刮钱财;吃其他的草,又应和官吏收受别人的什么东西呢?

  【原文】

  49·3“倮虫三百,人为之长(1)。”由此言之,人亦虫也。人食虫所食,虫亦食人所食,俱为虫而相食物,何为怪之?设虫有知,亦将非人曰(2):“女食天之所生(3),吾亦食之,谓我为变,不自谓为灾。”凡含气之类所甘嗜者(4),口腹不异。人甘五谷,恶虫之食(5);自生天地之间,恶虫之出。设虫能言,以此非人,亦无以诘也。夫虫之在物间也,知者不怪(6);其食万物也,不谓之灾。甘香渥味之物(7),虫生常多,故谷之多虫者,粢也(8)。稻时有虫,麦与豆无虫(9)。必以有虫责主者吏,是其粢乡部吏常伏罪也。

  【注释】

  (1)引文参见《大戴礼·易本命》。倮虫:参见22·4注(4)。

  (2)非:非难,责备。

  (3)女(rǔ汝):通“汝”你,你们。

  (4)含气之类:泛指活着的动物。嗜(shì士):特别爱好。

  (5)之食:据文义当作“食之”

  (6)知(hì智):通“智”聪明。

  (7)渥(wò沃):厚,浓。

  (8)粢(ī资):粟,谷子。去壳后称小米。

  (9)无虫:王充认为麦与豆是味道不好的粮食,所以说它不生虫。参见本书《艺增篇》。

  【译文】

  “三百种倮虫中,人是它们的首领。”因此说来,人也是虫了。人吃虫所吃的东西,虫也吃人所吃的东西,都是虫类而又彼此吃对方吃的东西,有什么奇怪的呢?假设虫有智慧,也会责备人说:“你们吃自然所生长的东西,我也吃这些东西,说我吃就是灾变,却不说你们自己吃是灾变。”凡是动物持别喜欢吃的东西,口味没有什么不同,人喜吃五谷,却憎恨虫吃五谷;自己出生在天地之间,却憎恨虫的出生。假设虫能说话,以此来责备人,人也毫无理由反驳。虫生活在万物之间,有见识的人不以为怪;它们吃各种东西,不说它们是灾变。甘甜清香味道浓厚的东西,经常多生虫,所以五谷中多生虫的是粟。稻子有时生虫,麦与豆不生虫,如果一定要以庄稼生虫而责备主管的官吏,那么产粟的地方的官吏就经常要受惩罚了。

  【原文】

  49·4《神农》、《后稷》藏种之方(1),煮马屎以汁渍种者(2),令禾不虫。如或以马屎渍种,其乡部吏,鲍焦、陈仲子也(3)。是故《后稷》、《神农》之术用,则其乡吏何免为(4)。何则?虫无从生,上无以察也。虫食他草,平事不怪(5)。食五谷叶,乃谓之灾。桂有蠹(6),桑有蝎(7),桂中药而桑给蚕(8),其用亦急(9),与谷无异。蠹、蝎不为怪,独谓虫为灾,不通物类之实,暗于灾变之情也(10)。谷虫曰蛊(11),蛊若蛾矣。粟米。。热生蛊(12)。夫蛊食粟米,不谓之灾,虫食叶苗,归之于政。如说虫之家(13),谓粟轻苗重也。

  【注释】

  (1)《神农》、《后稷》:上古的两部农书,早已失传。

  (2)渍(ì字):浸泡。

  (3)鲍焦:传说是周代一位廉洁的人。陈仲子:参见30·20注(2)、33·13注(8)。

  (4)何:当作“可”形近而误。章录杨校宋本改作“可”

  (5)平事:平常之事。

  (6)桂:桂树。《说文》:“桂,南方木,百药之长。”蠹(dù杜):蛀虫。桂蠹,桂枝树所生之虫,大如指,紫而青,渍之,可为珍味,噉之,去痰之疾。

  (7)蝎(hé何):木中蛀虫。《尔雅·释虫》:“蝎,桑蠹。”即蛣|,亦即蝤蛴。

  (8)中:适合。

  (9)急:要紧。

  (10)暗:愚味,不明白。

  (11)蛊(gǔ古):陈谷所生的虫。《左传·昭公元年》:“谷之飞,亦为蛊。”杜注:“谷久积则变为飞虫,名曰蛊。”

  (12)。。(yì义):食物腐臭变味。《字林》:“。。,饭伤热也。”葛洪《字苑》:“。。,馊臭也。”

  (13)说虫之家:用“天人感应”解释虫灾的人。

  【译文】

  《神农》、《后稷》上记载的收藏种子的方法,是煮马屎用汁水浸泡种子,这样可以使禾苗不生虫。如果有的地方用马屎汁浸种,那里的地方官就都成了鲍焦、陈仲子一类的人了。所以《后稷》、《神农》上的方法被采用,那些地方官就可以免除为非作歹的罪名了。为什么呢?虫无从产生,君王和上司也就无法对他们进行考察了。虫吃其他的草,被认为是平常的事情而不以为怪。吃五谷的叶子,才说成是灾变。桂树上有蛀虫,桑树上有蛀虫,桂树适合做药材而桑叶可以喂蚕,它们的作用也很重要,与谷子没有什么差别。桂树桑树上生蠹、蝎不以为怪,偏偏说庄稼生虫就成灾变,这是不懂得物类的道理,不明白灾变的情况。谷生的虫叫蛊,蛊就像蛾一样。粟米腐臭发热就会生蛊。蛊吃粟米,不说是灾变,虫吃禾苗的叶子造成灾害,却把它归结于政治方而的原因。按照“说虫之家”的看法,这是说粟不重要禾苗反而重要了。

  【原文】

  49·5虫之种类,众多非一。鱼腐臭有虫,醯酱不闭有虫(1),饭温有虫,书卷不舒有虫(2),衣襞不悬有虫(3),蜗、疽、■、蝼、■、蝦有虫(4)。或白或黑,或长或短,大小鸿杀(5),不相似类,皆风气所生,幷连以死。生不择,若生日短促,见而辄灭(6)。变复之家,见其希出,出又食物,则谓之灾。灾出当有所罪,则依所似类之吏,顺而说之。人腹中有三虫(7),下地之泽(8),其虫曰蛭(9)。蛭食人足,三虫食肠。顺说之家(10),将谓三虫何似类乎?

  【注释】

  (1)醯(xī西):醋。

  (2)卷:卷起来。古代的书籍是写在竹简或丝织品上的,可以捆扎或卷起来。舒:展幵。

  (3)襞(bì毕):折叠衣服。

  (4)蜗:通“■(gē戈)”一种毒疮。疽(jū居):痛疽,恶毒疮。■,通“疮”蝼(lòu漏):通“瘘”长在颈部的一种恶疮。■:疑当作“■”通“癓(hēng征)”腹中结块,坚硬不易推动,痛有定处。蝦:通“瘕(jiǎ假)”腹中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玉篇·■部》云;“■疽,疮也。”《说文·■部》云:“瘘,颈肿也”(山海经郭注云:瘘痈属中多有虫。)瘕,女病也。《急就篇》颜注云:“瘕,癥也。”

  (5)鸿:大。这里指。杀:消减。这里指细。

  (6)见(xiàn现):通“现”辄(hé哲):就。

  (7)三虫:大概是指蛔虫、蛲虫、绦虫。

  (8)下地:低洼的地方。

  (9)蛭(hì志):水蛭,即蚂蟥。

  (10)顺说之家:指顺着虫子头红、头黑象征武官、文官这种说法而加以解释的人。

  【译文】

  虫的种类众多不止一种。鱼、腐臭会生虫,醋、酱不盖严会生虫,饭受温气会生虫,书经常卷起不打幵会生虫,衣服折不悬挂会生虫,蜗、疽、■、蝼、■、蝦中会生虫。这些虫或白或黑,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或细,不属于同一种类,都是受风之气而产生的,幷随着风的消失而死亡。虫子产生幷不选择时间,或者活着的时间很短促,出现不久就死了。“变复之家”看到虫子很少出现,出现了又吃东西,就把它说成是灾变。灾变出现应当有所怪罪的人,于是就根据虫子所象征的官吏,顺着加以解释。人的腹中有三种寄生虫,低洼之处的水泽,里面的虫叫蛭。蛭吃人脚上的血,三种寄生虫吃人肠子中的血。“顺说之家”将要说三种虫子象征哪一类官吏呢?

  【原文】

  49·6凡天地之间,所生,蛟蛲之类(1),蜫之属(2),含气而生,幵口而食。食有甘不(3),同心等。强大食细弱,知慧反顿愚(4)。他物小大连相啮噬(5),不谓之灾,独谓虫食谷物为应政事,失道理之实,不达物气之也。然夫虫之生也,必依温。温之气,常在夏。秋冬之气,寒而干燥,虫未曾生。若以虫生罪乡部吏,是则乡部吏贪于夏,廉于秋冬。虽盗跖之吏(6),以秋冬署(7),蒙伯夷之举矣(8)。夫夏非一,而虫时生者,温甚也。甚则不和。不和,政也(9)。徒当归于政治,而指谓部吏为,失事实矣。

  【注释】

  (1)蛟:当作“蚑”形近而误。蚑行蛲动,书传常用语。《说文》:“蚑,徐行也。凡生之类,行皆曰蚑。”蚑(qí其):蚑行,用足爬行。蛲:小虫。蚑蛲:泛指各种用脚爬行的小虫。

  (2)蜫:同“昆”众。(rú如):动。蜫:泛指各种无足而动爬行的虫。

  (3)不(fǒu否):同“否”

  (4)知慧:即智慧。反:侵侮。顿:通“钝”笨。

  (5)啮(niè聂)噬(shì士):咬,残食。

  (6)跖(hí直):参见6·3注(10)。

  (7)署:任职做官。

  (8)伯夷:参见1·4注(1)。

  (9)王充在这里认为,政治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气候。

  【译文】

  凡是在天地之间,由之气所产生的,用足爬行的小虫,动爬行的小虫,承受“气”而产生,幵口就能吃东西。食物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心思相同,望相等,强大的吃细弱的,聪明的侵侮愚笨的。其也动物以大吃小相残食,不称之为灾变,偏偏说虫吃谷物为了应和政事,这就失掉了道理的本质,不懂得构成事物的气的本了。然而虫子的产生,必须依靠一定的温度和度。温之气,常常产生于夏两季。秋冬两季的气,寒冷而干燥,虫子没有产生的条件。如果以虫子产生而惩罚地方官吏,这样就是说地方官吏在夏两季贪赃,在秋冬两季廉洁了。即使像盗跖那样的官吏,如果在秋冬两季任职做官,也会受到如伯夷那般的称颂了。夏季节不止一个,而有时发生虫灾,是因为天气太热,太了。温度度过甚,之气就不调和。之气不调和,与政治有关系。只能归结于政治,指责说是地方官吏为非作歹,就失去了事实依据。

  【原文】

  49·7何知虫以温生也?以蛊虫知之。谷干燥者,虫不生;温。。餲(1),虫生不。藏宿麦之种(2),烈干暴(3),投于燥器,则虫不生。如不干暴,闸喋之虫(4),生如云烟(5)。以蛊闸喋,准况众虫(6),温所生,明矣。《诗》云:“营营青蝇(7),止于藩(8)。恺悌君子(9),无信谗言(10)。”谗言伤善,青蝇污白,同一祸败。《诗》以为兴(11)。昌邑王梦西阶下有积蝇矢(12),明旦,召问郎中龚遂(13),遂对曰:“蝇者,谗人之象也。夫矢积于阶下,王将用谗臣之言也(14)。”由此言之,蝇之为虫,应人君用谗,何故不谓蝇为灾乎?如蝇可以为灾,夫蝇岁生世间,人君常用谗乎?

  【注释】

  (1)餲(ài爱):食物变味。《尔雅·释器》:“食。。谓之餲。”

  (2)宿(xiǔ朽)麦:冬小麦。

  (3)暴(pù铺):同“曝”晒。

  (4)闸喋(hàshá沙炸):形容虫子吃谷物的声音。闸喋之虫:指“蛊”

  (5)云烟:形容虫子非常多。

  (6)准况:类推。

  (7)营营:往来不绝的样子。青蝇:苍蝇。

  (8)潘:潘篱,篱笆。

  (9)恺(kǎi凯):和蔼。悌(tì替):友爱。

  (10)引文参见《诗经·小雅·青蝇》。

  (11)兴:《诗经》六义之一。谓触景生情,因事寄兴。

  (12)昌邑王:参见48·5注(17)。矢:通“屎”

  (13)郎中龚遂:参见48·5注(16)。郎中,当为郎中令。

  (14)谗臣:臣,事见《汉书·昌邑王传》。

  【译文】

  怎么知道虫子的产生要依靠一定的温度和度呢?从蛊虫的产生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干燥的谷子,不会产生虫子。温腐臭变味的谷子,虫子不停地产生。收藏冬小麦的种子,要在烈下晒干,把麦种放在干燥的容器里,这样虫就不会产生。如果不晒干,吃种子的虫,就会如云烟般滋生出来。从蛊虫的产生和吃谷种的情况,类推其他的虫子,依靠一定的温度度而产生的道理,就明白了。《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停留在篱笆上。和蔼友爱的君子,不相信毁谤的言语。“毁谤的言语伤害善良的人,苍蝇沾污洁白的东西,同是一样的祸害。《诗经》以苍蝇寄兴抒怀。昌邑王梦见西阶下有堆积着的苍蝇屎,第二天早上,召见幷询问郎中令龚遂。龚遂回答说:“苍蝇,是毁谤者的象征。苍蝇屎堆积在台阶下,是君王将要任用臣的预兆。”由此说来,苍蝇这种虫子出现,应和君王任用臣,为什么不说苍蝇造成灾变呢?如果说苍蝇可以造成灾变,那么苍蝇年年出生在世上,难道是君王经常任用臣吗?

  【原文】

  49·8案虫害人者,莫如蚊虻(1),蚊虻岁生。如以蚊虻应灾,世间常有害人之吏乎?必以食物乃为灾,人则物之最贵者也,蚊虻食人,尤当为灾。必以暴生害物乃为灾(2),夫岁生而食人,与时出而害物,灾孰为甚?人之病疥,亦希非常,疥虫何故不为灾?且天将雨,■出蚋蜚(3),为与气相应也。或时诸虫之生,自与时气相应,如何辄归罪于部吏乎?天道自然,吉凶偶会(4),非常之虫适生,贪吏遭署,人察贪吏之,又见灾虫之生,则谓部吏之所为致也。

  【注释】

  (1)虻(蒙萌):牛虻一类人、畜血的昆虫。

  (2)暴生:突然出现。

  (3)■:蚂蚁。蚋(ruì瑞):一种人、畜血的小飞虫。

  (4)天道自然,吉凶偶会:参见48·4注(15)。

  【译文】

  考察虫子祸害人,没有像蚊虻这样厉害的,而蚊虻年年出生。如果认为蚊虻出现是应和灾害,难道世间经常有祸害人的官吏吗?如果一定要以虫子吃东西才算作灾变,那么人是万物中最尊贵的,蚊虻人血,更应当算作灾变了。如果一定要以虫子突然出现祸害人物才算作灾变,那么年年出生,而人血的,与有时出现而祸害人物的,哪一个为灾更严重呢?人生疥疮也是少有而不常见的,疥虫为什么不造成灾变呢?而且天将要下雨,蚂蚁出,蚋虫飞舞,人们认为这是与当时的气相应和的缘故。也许各种虫的产生,是它们自己与当时的气相应和而生的,怎么往往归罪于地方官吏呢?天道运行自有法则,吉凶因素偶然会合,不常见的虫子恰好出生,贪官污吏正好在那里做官,人们考察贪官污吏的行为,又发现造成灾害的虫子产生,就说这是由于地方官吏为非作歹造成的了。  wWW.piNGgxS.com 
上一章   论衡   下一章 ( → )
瓶盖小说网为您提供王充编写的论衡全文免费阅读;请把论衡最新章节分享推荐给您的朋友!